4001老百汇net(VIP认证)官方網站-Made in China

新闻中心
企业新闻
更多
收起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企业新闻

企业新闻

王总在发展非公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上发言

发布时间:2006-05-23 14:31:50作者: [小] [中] [大]

2006年4月28日公司王建平总经理参加了昆明市五华区工商联七届一次执委会暨发展非公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会上他针对“非公经济如何与五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主题做了发言。

王总与高劲松常务副市长及五华区委、区工商联领导、工商界朋友合影留恋

各位领导、企业家朋友们:

有幸目前参加五华区工商联七届一次执委会暨发展非公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同时也非常感谢大家给我这样一次发言的机会,现在我就“非公经济如何与五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主题发表一些我个人的观点和意见与大家来一起探讨,如有不正确和不合适的地方,还请各位指正。

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六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是近三年来,中共中央制定出台的关于“三农”问题的三个一号文件之一,三个一号文件的出台,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2004年9月经过昆明四区的重新区划调整,沙朗乡、厂口乡等广阔的农村地区的划入,五华区由原来的纯城区变为了有城有乡、城乡并存的格局,在“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下,五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也成为了五华区各条战线全新的工作领域,对新五华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面对新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

由于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并在实践中提出并实行了许多支援农村,富裕农民,加强农业的政策和措施,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在充分看到“三农”发展的成就以及党和政府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制约“三农”发展的因素。这些因素可以概括为“四个没有”,即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这“四个没有”,一方面体现了中央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胸怀,体现了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另一方面说明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非常艰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解决好“三农”问题,说一千、道一万,眼下最紧迫的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这是解决“三农”的问题的中心任务和基本目标。正是基于农民增收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2004年新年伊始,中央正式发布了关于增加农民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专门制定一个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文件,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还是第一次,可见党中央、国务院对于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的重视程度。

在建设五华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推进统筹城乡的发展中,这无疑需要各级政府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但这不单纯是多拿几个钱的事,更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我们昆明的城市建得再漂亮,马路修得再宽,如果农村凋敝、农业衰弱、农民富不起来,城市经济也难以长久繁荣,反而会拖昆明现代化建设的后腿。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考虑,必须改变这种状况,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从思想认识到工作部署都必须有一个大的转变。

我们的政府部门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农村、农民和农业“三农”工作。在十一五规划当中也部署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非常英明的决策。我们这么大的区,农业人口占了不少的比例,农业不发展,农村不繁荣,农民不富裕,城市人口也不会有好日子过。在我们五华区“三农”问题上与其他地区的农村一样,存在一些急须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如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缓慢,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城镇化水平低,农民负担沉重,贫困人口较多,等等。那么,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并且结合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我们应该坚持从农业内部、农村内部和农村外部三个层面同时入手,也就是中央所提出的: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强农村基础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减负提供体制保障;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和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然而这些措施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一,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第二,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第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第四,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第五,循序渐进,务求实效。

现在我们再来谈到非公经济,以去年2月25号公布的国务院3号文件为标志,关于民营经济、非公经济发展的一系列的法律、政策、法规环境健全了。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它把关于非公经济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集中起来,是建国56年第一次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发布的一个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一个系统方面的法规。非公经济36条的颁布,使民营经济、非公经济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完善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和改进政府服务和管理,维护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保护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然而,推动非公经济,是需要靠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尤其非公经济企业自身要做出成绩。我们合法纳税,善待员工,做出榜样,我们除了要把自己企业办好外,还要尽好社会责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一个“新”字,“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它的总体目标。从全国和全省看,新农村建设搞得好的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比较发达,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乡镇企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责任重大,作用更为显著。

我们如何来做好五华新农村建设呢?我个人认为,非公经济企业应该增强反哺农业、支持农村发展的意识,可以把农村也作为一个重要的投资方向和一个重要的市场,到农村投资办厂,创业发展。发挥企业优势,找准帮扶、合作的结合点,探索互利互惠的“双赢”模式,培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支撑体系。发挥民营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的作用,积极吸纳农民群众就业,完善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和帮助更多农村群众走上富裕道路。

非公经济企业的发展将有利于和直接带动当地及周边地区农民种植、养殖以及二、三产业等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进一步密切企业与农户的关系,并通过技术培训和产品创新等手段为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实现企业发展与农户的双赢。同时以“输血”手段增强“造血”功能,以品牌优势和产品创新能力等无形资产,进一步激发投资当地农产品加工业有形资产的活力,从而有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还有,就是要发挥非公经济人士在区域经济中的主导优势。鼓励担任村级领导班子成员的非公经济人士直接参与新农村建设,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帮助搞好规划,整治村庄环境;鼓励建立双赢机制,农村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基本劳动力,非公经济人士以自身企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整体发展;鼓励非公经济人士采取冠名赞助、资金扶助、提供文艺骨干、组建文体队伍等形式,丰富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鼓励非公经济人士大力投入光彩事业,积极参与慈善捐款,资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困难家庭。现在大家比较重视农业劳动力,农村的现状是人多地少,另外我们的农村的产品能不能出来,我们的水果、花卉能不能走向城市,走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就要靠我们有实力的企业投资进行产品加工生产,产品出来了就能让更多的农民兄弟离土不离乡,这是在农业产业当中经营致富。我想如果按照这种结构下去,我们就要有许多配套要跟上去,就又能使更多的行业经济得到发展。

像我们在座的众多非公经济人士一样,我们要有社会责任感,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三农”问题都有所支持,有所帮助,这样的话农村企业也不一定面临着的都是困境,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农民、农业有所了解,其实农业是第一产业,是非常大的产业,现在我们由于农业发展落后了,处于传统的状态,农村产业的潜力还没有挖掘出来,如果我们去思考一下,发觉一下的话,这里面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但这就要看政府能不能找到合理的方法,企业能不能找到对投资农业对未来产业的兴趣了。

过去相对于工商企业来讲,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的。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另外要转变概念,同时要务实,要思考怎么样建设。我们工商联委员在一起坐下来的时候,感觉到我们都应该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由此我们想一方面有更多的人担负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使命,另一方面有更多的人投入到这个事业中去,第三方面我们能够赢得更广泛的社会和政府以及方方面面的对农村、农业事业的重视。我们是否应该发出倡议,让大家都能够把这么一个新农村建设成就为一个历史的伟大事件,在我们五华区的企业中,有很多民营企业家已经投身到光彩事业中去,应该说光彩事业已经成为民营企业义举的品牌,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们因为光彩事业得到成功。我们对新农村建设的倡议也希望跟光彩事业结合起来,把我们的力量投入到伟大的事业中去。现在毕竟工商企业是先发展了一步,我们有责任对新农村建设贡献我们的力量。第二,农村富裕起来了,农村市场就繁荣了,我们推进了新农村的建设,其实是扩展了商业的空间,城乡市场繁荣了以后,我们的市场就会更大、更多了。

工商联就象是我们工商企业的娘家,他们对非公企业的关心和支持就真的象娘家人一样,为我们办了许多好事和实事。目前的会议讨论的主题其中之一是对商会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首先我要先表明我的看法,工商联对于我们工商企业的服务和支持是我们大家都是非常承认的,目前有这样的一个讨论主题,那么我也提出一点个人的看法。希望我们的工商联能够发挥更多的优势,在“联”字上下功夫。横向加强与政府部门、社会各界、中介组织的联系与合作,纵向加强与各地各级工商联组织的联络,通过建立广泛的联系,形成网络优势。我们能够通过工商联的渠道及时得到区委、政府的有关政策,同时把我们非公经济企业的意见、建议及时地反馈给区委、政府,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桥梁纽带作用。另外,工商联应加强对所属各类行业协会及会员的管理,规范大家的经营活动,使他们严格按照会章办事,为企业营造一种公平竞争的创业和经营环境。

各位领导、企业家朋友们,希望我们五华区的各界朋友能够进一步发挥优良传统,认真履行各项职能,振奋精神,同心协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五华区委、区政府的带领下为实现五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而努力奋斗。谢谢!